于点滴处润物无声
——东城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、北京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李建红
对李建红老师来说,做一名历史教师,既是她的职业,也是她的兴趣。从教二十八年,至今乐此不疲。她认为追求拥有智慧和生命的课堂,沉浸于以此为目标的种种探索,就是一种幸福。
多年班主任、年级组长的工作经历,帮助李建红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。对学生,她坚持身教重于言教,以乐观善良的人生态度和严谨过硬的教学来影响学生,尊重关心他们但不失原则。她笃信“养成教育”的功效;笃信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”;笃信学生们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,不论是在校内、家庭、还是社会大环境,良好习惯能为他们的高尚人格奠基。
在李建红看来,历史课堂应该是丰富的、高效的、有生命的,在关注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的同时,教师要有自己的历史感悟和开阔的视野,要多交流、多学习、多读书,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养,做一个“丰富”的教师。在李建红发表于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》上的《读书:我的为师之道》一文中,她写到:“有良知、负责任的历史教师,一定是善于寻求思想活水,精于提升知识质量,长于扩充生活视野的人”。她坚持大量阅读,坚持思考和写作,并将这些融进课堂教学之中。有学生说:“李老师不 ‘戏说历史’,但会将精心筛选过的历史‘花絮’,例如房龙的《宽容》等,不动声色地投影出来,然后从课本自然过渡到屏幕,带你领略一片清新的景色。”
李建红认为,历史教师的责任就是用现代历史教育观来培养现代公民。为此,她注意爱国教育、公民教育,注重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、灵活的思维和积极的心态。她把每一年的教学工作都作为一次新的挑战,多年来一直坚持写详细教案,并且坚持每一年不断补充更新知识内容,改革教学方法,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。
李建红强调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,注重调动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;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;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。对于这一点,学生感受颇深,有学生说“李老师情绪饱满,但绝不亢奋,她把历史这辆过山车开得像一艘巨型游轮——山河从眼前缓缓掠过,脚底是沉沉的轰鸣,而飞鸟活跃在你的四周:这是一趟安全稳妥、丰富多彩的旅程。”
28年的教师生涯,已经成为李建红人生历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它承载了李建红对于自我价值、对于学生成长、对于社会责任的不懈追求,因为她始终相信,只要坚持,就会于点滴处润物无声,就会把博文约礼、明德新民,一届接一届,传向未来。